欢迎访问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奉献、开拓、实干、合群
2023-01-06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1272
▲桑岭分享战疫故事时说,自己只是一个去了武汉出差的大夫
日历翻回到1月23日。一早起床,桑岭正习惯性地刷着手机,一个消息跳进眼帘:离汉通道关闭。10点,桑岭接到医院通知:去武汉,参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救治工作,即刻出发。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时,桑岭满腔热血、积极应战。
“钟老师84岁了,1月18日就冲到武汉。我作为学生,年轻又是党员,在危难时刻怎能不跟上去?”桑岭说,当晚临行前,钟南山老师专门打来电话,唯有一句简简单单的嘱咐:“注意安全!有什么问题随时沟通。”
1月24日早上8:30,桑岭出现在金银潭医院南楼7层,这个收治危重病人的病区就是他的战场。一名50多岁的男性重症病人令桑岭印象深刻,“病人转来时病情非常重”。桑岭为其进行镇静镇痛治疗,采取俯卧位通气、肺保护性通气思路,同时加强免疫调节。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病人成功拔管转出重症监护室。
疫情防控期间,桑岭带领团队共诊治危重病人近70例,操作了不计其数的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和气管镜诊疗。今年3月5日桑岭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4月28日又被授予第二十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国家和人民有危难时,能够迎难而上,救死扶伤。桑岭身上这份医者担当,来自钟南山等广医一院老一辈的言传身教。桑岭说,2003年非典疫情时,他还是广州医科大学的学生,钟南山的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令他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钟南山院士欢迎支援湖北的年轻医生回家,前排左四为桑岭
专注中锤炼过硬医术
同是80后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如冲,也是钟南山的学生。陈如冲记得,一次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一名博士师姐在幻灯片中将“concentration(浓度)”写漏了一个字母。“那是在图表里,沿着纵坐标往上写的一个英文单词,在座其他人都没看出来,唯有钟老师一眼就发现了这个细小的错误,及时指正。行医治病,和生命打交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大家都对钟南山老师很是佩服。” 陈如冲说。这种对专业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使年轻学生深受教育。
在钟南山引导下,进修学习、锤炼过硬医术成为年轻学生的自觉追求。2014年去加拿大进修两年后,陈如冲补上了在免疫学研究上的短板,专注于气道疾病免疫机制研究,在领域内著名期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硕转博开题报告的关键时刻。”陈如冲回忆,当时正逢钟南山生病住院,谁也没为这件事打扰他,他却记在心上,主动召集有关老师和专家,在病房里开了一次课题报告会。病床上,打着点滴的钟南山认真听取陈如冲的报告,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意见。
如今,陈如冲也在带学生,继续传承专注、敬业的作风:“前两年有个学生攻博考试,我和他一起在办公室改汇报材料,一直改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
在年轻学生的眼中,多年来钟南山对专业的执着严谨却丝毫未变。有一次,一名疑似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判断不太一致,钟南山便要求在读博士彭杨研究他的病理切片,“一两周后汇报结果。”钟南山说。
“我原以为老师那么忙,可能会忘记这件小事,就拖拉了几天。没想到,两周期满前一晚10点多,电话如期而至。”彭杨回忆,老师问他完成没有,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于是连夜请教医院病理科主任,结合自己所做的研究写出报告,第二天又查询有关资料再次核实,终于掐着点交了作业,还有幸获得了老师的肯定。
“从那以后,我做任何事情都更加专注、更加投入,不敢有丝毫懈怠、丝毫马虎。”彭杨坦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病人无法来医院复诊,处方药吃完了,接续不上,急得纷纷打电话求助。对于这样的求助,彭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无论多忙,都会当天赶回医院,开好处方,拍了照给病人发过去,以便他们在当地购买。
救人中培塑医者仁心
对于年轻医生,钟南山特别注重医德方面的培养,经常提醒他们,除了医术要精益求精,科研要孜孜以求,用一身所学为病人减轻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对病人要有责任感,尽量降低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
“实际上,老师即使不讲,我们也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榜样。”至今,钟南山仍坚持每周三上午院士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半天门诊。经常跟着钟南山出门诊的彭杨,对老师在病人面前的谦和早已习以为常。“来看病的都是患上疑难杂症,预约了很久才排上队。对每个人,老师都会问得很仔细。”
彭杨清楚地记得,去年有一名病人,下午来得比较晚,给他开出的一项检查要第二天才能出结果。这项检查是病情诊断的主要依据。钟南山明白自己的号太难挂,担心病人等太久,就特意交代彭杨,第二天打印出检查结果后,直接带病人到他办公室。果然,第二天一早,钟南山的电话就到了,“病人来了没有?结果出来了没有?”彭杨感叹:“他整日忙得连插进一根针的缝隙都没有,但这些事,他一定记得,而且能一口说出病人的名字。”
榜样的力量感召着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医护人员:
在给学生上课时,钟南山总是讲:“我们是医生,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一字之差,凸显出医疗观念的天壤之别——医生要将病人作为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各个器官的集合体;医学不只是技术的医学,更是人的医学。这句人文关怀的温暖话语,是医者仁心的集中体现。
3月2日,广医一院党委举行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该院两位年轻人——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副主任医师徐永昊、驰援武汉汉口医院的护士李颖贤,在有着55年党龄的钟南山院士领誓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无惧疫情危险,90后李颖贤参加医院组建的医疗队逆行武汉。在汉口医院,李颖贤为方便工作剪去留了好几年的长发,从一个柔弱的小姑娘变成了能拿着扳手去更换氧气筒的女汉子。“支援武汉期间,工作强度大,但一想起钟院士‘最大的幸福,是始终站在治病救人的一线’这句话,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李颖贤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