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奉献、开拓、实干、合群
2020-07-07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2253
导语
今年3月份,国内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一直坚守在深圳抗疫工作的刘医生在其医院的统一安排下,终于完成了“拖延”已久的个人体检,正是这次体检,帮助她发现了体内潜藏的一颗“炸弹”——左前纵隔肿物,并考虑为较凶险的侵袭性胸腺瘤。 “去年体检的时候就发现有一点阴影,但是由于非常小,就没有当回事。”据刘女士称,她平时没有任何的症状,这个“小点”却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到了四五公分,医生建议她尽早手术切除。 从医二十多年的刘医生有着丰富的医学常识,她深知这类“生长活跃”的肿瘤一定要当心,早发现、早治疗实为上策。 尽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胸腺瘤手术不一定需要做开胸手术,微创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术后还要留置胸腔引流管,这些对后期的康复都有一定的影响。 如今正是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重要阶段,医院工作繁忙,如果这时候做手术,无疑就需要退下火线,相当一段时间可能都无法再上战场。 难道就没有一种更加快速康复的手术方式吗? 刘医生日常对外科领域的新技术也都非常关注与了解,她突然回想起早在2015年听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国际首创“无管化”胸外科手术,在专业领域内颇具名望,可以实现术中不插气管插管、术后不留胸腔引流管和尿管,这让刘医生感到喜出望外。 何建行教授仔细查看了刘医生的各项检查报告,发现这个肿物长的位置比较深,已经开始向肺门里延伸,如果不及时手术切除,随着肿物继续生长有可能会侵犯到血管,那时再进行手术的风险会更高,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是有条件进行“无管化”手术,这种自主呼吸麻醉下的手术不需要使用肌松药,无需气管插管,气道损伤小,术后不影响声音,不会影响到她以后的门诊工作,对人体的创伤小、疼痛少、恢复快,建议她尽早手术。 “何建行教授都这么说了,我绝对信任他!”刘医生赶紧将手头上的工作处理安排妥当,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办理了入院手续。 完善了各项术前检查,在讨论手术方案的时候,何建行教授提出,在确保安全采用“无管化”技术的前提下,不妨利用更为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达芬奇机器人及裸眼3D视野来辅助这台手术的完成,由于机械手臂更加灵活,能够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并发症,更加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这一建议得到刘医生及家人的一致赞同。 此手术是全球首例在自主呼吸麻醉下Tubeless机器人胸腺瘤切除的手术,患者术后6h即可进食、下床活动,疼痛少,恢复快。 4月11日,尽管是周末,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依旧开展手术,仅用20分钟就精准切除了肿瘤,术中仅出血5ml。 手术过程中,何建行教授负责操作“主刀”的最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裸眼3D的辅助下视野更加清晰立体,三支机器人的“手臂”稳定、灵活,即使在有限狭窄的空间内,依然可以不同角度进行操作,提高了手术的精细与准确度。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刘医生的胸腺瘤为B2型胸腺瘤,如果不及早处理,发展成为侵袭性胸腺癌的可能性极大。 手术完成后不到六个小时,在家人的帮助下,刘医生不仅喝了粥,还下地开始慢慢走路,进入康复训练状态,术后24小时以内便达到了出院标准。 “我们采用何建行教授建议的无管技术,术中没有气管插管,术后也无需放置胸腔引流管和尿管,实现了快速康复。” 据何建行教授团队、广医一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黄俊介绍,采用“无管”技术开展胸腺瘤手术,避免了气管插管所可能引起的气道损伤,呼吸恢复更好;而且减少了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肌松药等相关麻醉药物的使用,术后复苏更快。 黄俊特别提醒,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胸腺瘤病人会合并重症肌无力,这是由于胸腺是一个很重要的免疫器官,通常在成年后就慢慢退化了;若胸腺在成年后不退化,甚至增生为胸腺瘤,就会带来一些自身的免疫性疾病发生,重症肌无力就是其中的一种。 对于重症肌无力伴有胸腺瘤的患者来说,术中使用肌松药是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会危及生命。而“无管化”技术由于不使用肌松药,减少了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风险,非常适用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 “此次我们采用最先进的麻醉实践与最先进的手术平台的组合,成功完成Tubelss自主呼吸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不仅是技术领域再创新高峰,而且也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黄俊说,对于普通胸腺疾病人群来说,这个技术实现了快速康复理念,对于重症肌无力人群来说,更是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几率,这种外科模式有望将微创做到极致。 “我的战友们和粉丝们已经开始呼叫我了,我想很快我就又可以回到工作岗位了。”刘医生开心的说,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不仅帮她解决了一桩“心事”,而且让她亲身体验了高科技与高超医疗技术的完美结合,“我回去要告诉有需要的朋友和患者,有病要早医,不要因为惧怕手术而耽误治疗,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发展到超越我们的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