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奉献、开拓、实干、合群
2019-09-12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4886
2019年9月4日~9月8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9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带来会议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报告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解立新
报告时间:9月8日上午08:25-08:50
报告地点:主会场
呼吸支持作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技术,如何做到关注肺的病理生理特点,如何在维持有效氧合和避免肺损伤的矛盾中实现平衡,是传统正压机械通气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临床上比较成熟的呼吸支持个体化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 肺应力与应变
肺应力指肺组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肺应变指肺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容积的相对改变;当肺应变>1.5时,肺应力显著提高。
2. 驱动压
驱动压反映的是潮气量在通气过程中跨呼吸系统静态压力的增加程度,驱动压=潮气量/呼吸系统顺应性。在容积支持通气情况下,对于无自主呼吸的患者,驱动压(△P)=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驱动压增加(尤其>15 cmH2O时),提示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3. 跨肺压
跨肺压指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即静态条件下作用于胸膜腔表面对抗肺组织回缩的力量,临床多通过监测食道压来间接反映胸内压。在整个呼吸周期内,跨肺压应维持在0~25 cmH2O,以保证在维持有效氧合的同时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
4. 电阻抗体层成像技术(EIT)
EIT是通过绑缚在患者胸廓上的电极带,连续发射安全电流和测量体表电压,并利用相应的成像算法获得人体内部的电阻抗变化或分布情况。EIT可对肺组织的不同区域分层或分段进行观察,进而了解肺在不同状态下的通气变化,对于个体化评估不同肺损伤或不同机械通气方式下,肺部不同区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对进行EIT监测的患者注射少量高渗盐水(10%盐水,10 ml),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患者肺部通气/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
我们建议,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应根据病因及其肺部的病理生理特点个体化选择呼吸支持手段。尤其是中重度呼吸衰竭(PaO2/FiO2<200)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应根据个体化评估手段选择有效的呼吸支持技术。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根据跨肺压监测的指标进行通气参数选择和PEEP滴定,如果能够通过EIT动态监测肺部不同区域的动态变化,个体化指导呼吸支持,会有更为理想的结果。
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救治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但也应关注它们的副作用。尤其是ECMO,其医疗费用高昂,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